如何選擇香菇出菇場的場址?
我們目前香菇木屑栽培模式主要有三種,即不脫袋層架式栽培,脫袋畦式斜置栽培和脫袋覆土栽培,不論采用何種模式栽培香菇,選擇出菇場址首先必須符合農業部頒布的《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技術條件》所規定空氣環境質量要求。
(1)層架式栽培的出菇場址選擇,層架式栽培是使用長菌齡株,目標是生產質量較高的花菇、厚菇,要求出菇場所空氣相對濕度較低。因此,選址除了以上條件外,主要選擇地勢高燥、開闊、水源、交通方便、周圍通風的地方為出菇場址。在中原,北方氣候常年較干燥的地方,只要開闊、交通方便、水源豐富、干凈即可。
(2)脫袋畦式斜置栽培和脫袋覆土栽培使用菌齡較短的香菇菌株,出菇場所要求空氣相對濕度較大,因此選址除了環境條件外,主要選擇地勢開闊、靠近水源、交通方便、不會積水的地方為選菇場址。
什么是香菇熟料栽培和生料栽培?
香菇的熟料栽培是相對于生料栽培而言的。通常是指用于栽培香菇的培養料經過高壓或常壓蒸汽滅菌,是培養培料達到無菌狀態,可進行香菇的純培養,這種栽培方法稱為香菇的熟料栽培。相反用于栽培香菇的培養料不經過高壓或常壓蒸汽滅菌,培養料僅采用發酵堆制或藥劑消毒的方法處理培養料,未能使培養料達到無菌狀態,通常選擇在氣候較低的季節,伴入培養料總量20%~30%的菌種量進行栽培,這種方法稱之為香菇的生料栽培。在我國的東北,還出現過半熟料栽培香菇的方法。這種方法用于栽培香菇的培養料經過高壓或常壓短時間蒸汽滅菌,在料溫降到28攝氏度,伴入菌種壓塊或使用食用菌裝袋機裝袋發酵。
木屑香菇生產的主要配方
生產性配方(每1000筒用料)如下:
干雜木屑750千克,麥麩或細米糠125~150千克,碳酸鈣或石膏粉15千克,料和水的比例1:1~1:2,糖可不加。在實際生產中,各地在主原料和輔料的種類選擇和配比上會有所不同,但其中碳氮比應該是相差無幾。因地制宜選用各地豐富廉價的資源和農林下腳料,配制適宜的培養料栽培香菇,這是配制培養料的指導原則。目前,用于層架式栽培的菌株多為經馴化的椴木栽培菌株,這些菌株由于長期適應椴木高碳源、低氮源的營養基質,菌絲營養生長階段周期長,成熟期較遲緩。所以在木屑栽培的配方中,麥麩添加量比常規栽培的配比量低一些,通常每1000筒添加125~150千克。
常用配方如下:
1、雜木屑78%,麥皮20%,蔗糖1%,碳酸鈣或熟石膏粉1%,含水量60%,PH自然。
2、雜木屑78%,麥皮15%,玉米粉5%,蔗糖1%,碳酸鈣或熟石膏粉1%,含水量60%,PH自然。
3、雜木屑63%,棉籽殼20%,麥皮15%,蔗糖1%,碳酸鈣或熟石膏粉1%,含水量60%,PH自然。
4、雜木屑78%,麥皮18%,玉米粉3%,碳酸鈣或熟石膏粉1%,含水量60%,PH自然。
5、雜木屑80%,麥麩或細米糖18%,碳酸鈣或石膏粉2%,料和水的比例:1:1.05~1:1。
6、雜木屑73%,麥麩或細米糖15%,棉籽殼10%,碳酸鈣或石膏粉2%,料和水的比例為1:1.05~1:1。
脫袋 的香菇菌筒轉色異常管理
脫袋的香菇筒筒轉色期間會出現如下異常形象:
(1)轉色的菌被色澤太淡
香菇菌筒出現轉色的菌被色澤太淡的原因一般是:1、培養料配置時水分偏干,接種穴通氣又早,培養菌絲的場所通風量大,造成菌筒表面菌絲無法恢復生長。以上情況應及時出現及時噴水,并保濕,誘導菌絲生長,然后進入正常的轉色管理。
(2)菌筒局部轉色
這種情形可能是菌筒部分受污染,造成部分轉色,部分不轉色。將此類菌筒歸在一起,集中把污染部分去除,并保持一定的濕度,讓其正常轉色。
(3)菌筒表面菌絲徒長,難于轉色
出現這種現象常是因為:1、菌齡太短;2、菇場濕度太大;3、培養基成分中氮的含量過高。換救的方法是加大出菇場所的通風量,用2%的石灰水噴灑,強迫菌絲倒伏,對菌齡偏短的菌筒偏干管理,菌絲成熟后自然轉色。
冬菇的管理
在每后的1月至2月生長的香菇即為冬菇,其出菇一般為元旦以后。這一時期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季節,氣溫很低,菌絲生長恢復緩慢,出菇較少,子實體生長也慢,但菇肉厚,品質好。出菇管理的中心工作是提高菇棚內的溫度,爭取多出菇,出好菇。
一、增光蓋膜增濕
冬季氣溫很低,最低氣溫可能會長時間處于5攝氏度以下,最低時可達零下5攝氏度以下,低于香菇發生的下限溫度。在沒有加溫設施的情況下,只能靠自然升溫結合人為調控,以保持菇棚內較高的溫度。因此,進入冬季后,首先要把菇棚的遮陰物拿去一部分,達到“八陽二陰”的程度,日照時間短的山區還可以全部拿去遮陰物,讓大量的陽光透進棚內,以提高菇床溫度,在天氣晴朗時,菇棚內的溫度一般可達到18攝氏度左右;菇棚東、南、西向的遮陰物也應適當減少,而菇棚北面的遮陰物則應加厚,或掛上塑料膜,以抵御寒冷的北風。夜晚應將薄膜蓋嚴壓牢,以防止薄膜被風吹掀,以避免菇蕾受凍,有條件的菇農還可加蓋一層薄膜或蓋上草簾等物進行保濕。
二、控制濕度
冬季氣溫低,菇木水分蒸發少,損失慢,應減少噴水或不噴水,保持菇棚內相對較低的濕度,實行偏干管理。在有霜或冰凍的天氣,則應禁止噴水。若菇木表面較干燥,確需噴水增濕時,夜鶯選擇晴天中午進行,噴水后適當風干,即蓋嚴薄膜。
三、適當通風
冬季氣溫低,菌絲呼吸不強,子實體生長緩慢。通風次數應減少,時間應縮短。若畦床內中午的氣溫沒有超過16攝氏度時,可隔天通風一次,時間約10~20分鐘,若氣溫在18攝氏度以上,則必須每天在中午時通風一次。采用層架式出菇管理,因一個大棚內的菇木量多,保溫效果又好,其溫度一般會較高,通風次數也應適當增加。
四、浸水催菇
冬季氣溫低,進行浸水催蕾往往會造成不出菇或出菇慢,因此,浸水催菇最好是安排在氣溫較高的秋季進行,在菇木長滿菇蕾的時候進入冬菇管理階段。
- 上一條信息:香菇脫水干制六注意
- 下一條信息:香菇菌棒出問題,好多人敗在刺孔機上